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再也不用吃药了

上期回顾: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再也不用吃药了!(上)

60、落枕:

1)用滚、揉、捏、推等手法按摩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只需十来分钟,就能使颈部变轻松;

2)按摩落枕穴(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较大力气来回按压,以感觉酸、麻、胀为宜。双侧都要按压,一般一两天就可以缓解。

3)按摩手腕上的列缺穴(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手法:主要是弹拨,在穴位或部位做横向推搓揉动,使肌肉、筋腱来回移动,以有酸胀等感觉为佳。平时感到脖子不适,发现脖子僵硬疼痛,就可以拨动列缺穴,不适感就会迅速减轻。

4)按摩膀胱经上的昆仑穴(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30分钟,3至5天症状即可缓解。

5)按摩脖子:由家人帮忙找出颈部最痛点,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6)拔罐:取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最显处)。配穴:风门、肩井。吸拔时间均为10~15分钟。起罐后,可在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5~7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

61、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5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凝后背。

62、肘关节病:按摩心经上少海穴;

按摩鱼际穴(大拇指根部和手腕连线的中点处),对“鼠标指”有缓解作用。除了常规的按摩方法之外,这个穴还有一个很轻松简便的方法,比如说敲键盘累了,这时可停一会,将手放在桌子上,鱼际处抵着桌子,在桌子的边缘进行蹭擦,可以很省心省力地刺激鱼际。平时闲着时,用大拇指在另一只手的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推到掌侧发热,也可轻松地刺激到鱼际穴。

63、乳房疼痛、乳腺增生(肝气郁结型):手指按住肩井穴做回旋转动按摩,长期坚持。

症状:乳房有片状及颗粒状的结节,略显发硬,触碰有痛感。这确实是乳腺小叶增生的症状,这种病多是由肝郁痰凝引起的。我问她:“你月经来的前后乳房有什么异常的感觉吗?”“月经来的时候乳房又胀又痛,而且肿块比现在要大,不按都会痛,月经过去了以后不按就不会痛。遇上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一生气两边(她指着两胁部)就会疼。

按揉肩井穴(两肩的最高点的所在。具体来说,就是在将两个胳膊交叉,两只手放在肩膀上,大拇指贴住脖子,其余四指并拢,中指所在的位置)。按摩这个穴位最好用揉的方法,也就是手指按住穴位做回旋转动,在原地转圈,手指上一定要有向下压的力量,让力度透下去,这样按摩才有效果。

胆经的循行,正好从乳房的旁边转一圈,肩井穴又是胆经里最四通八达的要穴。所以女性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肩井穴处就会比较疼痛。这时赶紧多揉肩井穴,一直揉到不疼,那些让女性害怕不已的乳腺问题就没有了。

食疗:玉米丝瓜络羹:玉米克,丝瓜络50克,桔核10克,鸡蛋1个。先把玉米、丝瓜络和桔核加水熬1个小时,起锅前加入蛋花、水淀粉、冰糖调匀服用,每周2次。丝瓜络有很好的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而玉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等功效,桔核的主要作用是理气、散结、止痛,三者配合起来可以疏肝理气,对气血不畅引起的乳房胀痛有很好的。

64、乳腺增生:大多年轻白领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方法:可敲打胆经。用指节由大腿外侧腰下方,一直敲打到小腿外脚踝上方。每天不定时敲打3分钟。38、多汗症:按摩神门(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手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5、急性乳腺炎:同侧前臂有敏感点(按压时,患者自觉有酸、麻、憋胀感向乳房部传导的部位,多在间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探及2一3个阳性反应点或瘀血点,个别阳性点在肩胛区以下。反应点局部红肿、压疼明显,其周有星状放射线。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间)及乳腺肿块相对应的压痛点或皮下按压有肿块结节处。

66、胃疼、胃胀、胃酸、胃下——

1)按摩上中下脘(脘指的是胃)可治胃痛

上中下脘穴都在胸部,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的交点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A、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对于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B、刺激中脘穴,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C、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变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疗效。

艾灸可以同时刺激到上中下脘穴。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份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D、按摩建里穴(位于肚脐的上三寸,即中脘穴与下脘穴之正中)——有和胃安神的效果。

当您吃不下去东西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是没有胃口,食欲差。这时候,建里穴就该上场了,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沿着建里穴的位置旋转按摩,每次按摩下,能够很好地促进食欲

2)按摩艾炙公孙穴人体自带的“健胃良药”

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孙穴3分钟,或艾灸10分钟左右。坚持一个月。天天按摩此穴,胃病就会慢慢好起来。

67胃酸、胃胀、消化不良、口臭:

心包经上的大陵穴(伸出手臂,弯曲手腕,在手腕部横纹的中央)有健脾的功效。刺激大陵穴,既可以健脾,还有调理三焦之气的功效,从而起到顺气效果。因此,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刺激大陵穴都有很好的促消化的作用。大陵穴相对于人体来说,相当于胃动力药。如果你感觉肚子胀、不消化了,只要用力按揉此穴,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用力按压大陵穴,以有酸、胀感觉为佳,每次按摩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拘时做。

口臭的原因除了肠胃外,还可能是因为心包经或脾出了问题。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脾虚湿浊上泛,我们口里就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大陵穴有泻火祛湿的功效,即可以祛除心包经上的积热,又可以健脾去湿,口臭自然也就无影无踪了。

4)胃酸:吃饭不规律,导致胃不舒服,很饿却不想吃,胃酸较多。方法:取坐姿,全掌用力摩擦大腿正上面,由大腿根到膝盖部位的肌肉。反复摩擦3分钟。以打嗝为佳,这部位许多穴位可调节胃的功能。

5)鸡蛋壳治胃病

将干净的鸡蛋壳打碎,放在锅内炒焦(成黄黑色),然后研成粉末吞服,每次约3克,早晚各一次,对治疗胃痛、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很有效果。

6)牛奶粥: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公孙穴解决的只是一个治的问题,如何才能“养”呢?养胃药膳——牛奶粥是养胃佳品。取大米克,牛奶克。将大米煮粥,熟后倒入牛奶搅1拌即成。中医认为,牛奶补气血,入肺、胃,因此有很好的养胃功效。尽管这道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在粥熟后加入牛奶,但其养胃功效却大大增强。中医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牛奶粥做起来十分方便,可以当作早餐,天天食用。另外,奉劝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保养,少食生冷、油炸及辛辣食品。

7)胃下垂(或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疾病,按摩百会穴

判断胃下垂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肚脐眼,如果是圆圆的,说明没有问题。如果你的肚脐眼像嘴角一样耷拉着的话,很有可能存在着胃下垂的现象。这样的人往往很瘦,吃一点点东西就觉得肚子很胀。这是因为气血不能托起胃,导致胃往下坠形成的。每天用手指头在百会穴上旋转按摩30到50下,可以很好地帮助提升中气,固护阳气,将胃慢慢地托起来。按摩时,可闭上眼睛,慢慢感觉,随着按摩的时间加长,会感到头顶处微微发胀。

68、手指麻木:

1)小指发麻拨小肠经上的小海穴;

2)病为风寒瘀阻手指经络,炙少商穴外关穴。

 3)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病因为风寒如表络,炙太渊穴,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69、胃痛,直取胃经的冲阳穴,历兑穴,强刺激,足部胃反射区,腹腔神经丛用补法。

70、肠鸣腹胀,炙内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脾、肾、肝、胆、结肠反射区。

71、少儿突发性腹胀、腹痛,病因为脾胃不合,拇指指甲旁1分处放血一滴(少商穴相对,指甲外侧)。

72、小儿厌食症——按摩然谷穴

孩子不想吃饭的原因很简单,小儿脏腑娇嫩,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尤其“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很薄弱,因此很容易就会产生厌食。这时试着给宝宝按摩然谷穴,相信要不了多久,孩子就会高高兴兴地吃饭了。这是因为然谷穴“然”即燃烧的意思,“谷”即五谷,此穴有促进消化的功能。可使人产生饥饿感,并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使食物得到更好地消化。我们说过,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后,口中就会分泌大量的唾液。口中产生唾液之后,就更易感到饥饿,此时就会产生进食的欲望了。如果吃多了,感觉撑得慌,按摩这个穴位也是有效的。当然,对于宝宝来讲,因为皮肤娇嫩,刺激时用力一定要适度,以免引起孩子哭闹。

按摩任脉上的承浆穴(唇沟之中央凹陷处),中力度按揉3-5分钟。

73、肋间神经痛:在丘墟前后可有敏感点。

74、肾绞痛:按摩脾经上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手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61、痛经:痛经患者多有蠡沟穴压痛,蠡沟穴压痛缓解程度与痛经缓解程度相一致。

75厌食症:

1)古人管厌食症叫饥不欲食,看到吃的东西虽然饿,可就是吃不下去,这也是肾虚造成的。因为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喉咙直接通着肠胃,所以太溪穴还能治疗厌食症。2)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

76、胆病:

1)排石偏方:

南瓜曼泡水喝治结石秘方,是我家祖传秘方,可排肾结石、膀胱结石、胆结石,一般服药后3至4日即开始排石,将结石化为粉末状排出,也有化为颗粒状从尿道排出,做多不超过7日会全部排出,医院CT检查,医生们都拍案叫绝。南瓜曼一次量--克(干品),洗净切碎,放入暖水瓶中,用开水浸泡。一天浸一热水瓶,随喝随添水,平时当水喝,尽量多喝,每天可饮两水瓶,喝到第四、第五天开始排石,第六天小便伴有粘稠状尿液排出,这证明结石已经排完,经医生检查后确定。

2)胆绞痛:按摩胆经上的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手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3)核桃仁治胆结石:香油(芝麻油)克,核桃仁克,冰糖克,装盆,上锅蒸(冰糖化为止)。蒸好后分九份,每天服一份。

4)晨服苹果治胆囊炎:每天清早空腹吃一个苹果,隔半小时后再进餐。一年天,天天如此。注意,千万要连皮一起食用。一老者患胆囊炎久治不愈。后听从一老中医指点,服用苹果偏方,病愈至今未复发。

77足心热:按摩肾经上的涌泉(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每天揉按36次。

78、肝炎——按摩期门穴和行间穴

肝经上的期门穴(位于乳头下方,第六根肋骨处),有很好的疏理肝气的效果,经常按摩此穴,就可以使肝气通畅,从而使肝功能保持正常。此外,它对急性肝炎所引起的易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极好的治疗功效。操作方法:用手指按压期门穴2~3分钟,也可选择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长期坚持。

行间穴(在脚上,从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施压,会强痛的地方)除了可以预防青少年假性近视外,对肝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肝硬化、酒精肝等,经常刺激此穴,有利于肝炎症状的减轻。

除了穴位按摩外,还可采用食疗方——枸杞麦冬炒蛋丁。取枸杞子10克,花生米30克,猪瘦肉50克,麦冬10克,鸡蛋4个。先将枸杞洗净,然后在沸水中氽一下。麦冬剁成碎末,花生米过油炸,鸡蛋隔水蒸熟。再将猪肉切成细丁,置油锅炒熟,然后倒入蛋粒、枸杞子、麦冬,再加入适量的食盐,味精调味,放入盆中,撒上花生米即可。此菜品可佐餐食用,每日2次,常食效果极佳。

79、脂肪肝——多揉太冲穴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是痰、瘀。若喝酒过多或吃太多的肥腻的肉食,脾胃消化不了,就会导致湿浊内生。湿浊之气在体内郁积过久,就会凝聚成痰,痰瘀互结于内脏就会形成脂肪肝。而刺激肝经的原穴太冲穴,可以调理肝的疏泄气机机能,就可以将体内的痰瘀运出。得了脂肪肝后就很难治疗,所以对于这种疾病,预防才是关键。日常生活中多揉太冲穴,对预防脂肪肝有很好的效果。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3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按摩此穴时,最好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以舒活足部的气血,然后用双手拇指指端着力,持续地点按此穴,每次点按30秒稍停片刻,以有酸胀感为佳。如此共点按3分钟即可。另外,也可以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如此反复做20次,也可以起到相同的刺激作用。要长期坚持。还有一个省力的方法:取1颗绿豆粒,然后用胶带将其固定于太冲穴上,这样在行走的过程当中,通过鞋子对绿豆的挤压就可以对太冲穴形成刺激。

食疗方——芹菜黄豆汤。取鲜水芹菜克,洗净,切片;黄豆20克,事先用水泡涨。将芹菜片和黄豆一起加入适量水,放入锅中煮熟,然后吃菜喝汤,每日1次。

80、腰痛:强腰补肾壮阳:命门。

1)腰扭伤(又称闪腰):按摩膀胱经上闪腰穴:(在小腿肚上,承山穴与昆仑穴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手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2)按摩腰阳关: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尤其对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治疗效果非常好。

发现腰部疼痛的时候,可以躺下来,趴着,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保持这个部位的热度,每次敷2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物品的话,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大拇指在腰阳关的位置打转按摩,每次按揉下,可以很好地改善疼痛的症状。

3)急性腰痛点小肠经上的后溪穴;

4)按摩心经上的右少海穴,可治疗腰痛(少海穴在手臂肘弯处),腰痛而在此下针。不会扎针的,就在此穴敲打也会见点效果。

4)急性腰扭伤:按摩扭伤穴(位于曲池(大肠经)与阳池(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手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5)腰肌劳损——按揉飞扬穴和委中穴、倒走

慢性腰肌劳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久坐、久站,腰部承受的压力太大,都有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外伤,休息一下,或痛的时候揉几下,感觉就会好点,所以好多人不当回事。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腰肌劳损最主要的原因是腰部经络受阻,气血瘀滞,脉络受阻,此部位长期处在缺少滋养的状态下,所以稍有劳累,腰部疼痛也就不奇怪了。。腰是人体的轴心,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是人体阴阳相接的中心点,如果腰出问题了,身体就会阴阳失调,水火不济,出现各种各样影响健康的问题。

要说缓解腰痛可以立竿见影的,还就非飞扬穴莫属了。通过揉按膀胱经上的飞扬穴来打通经络,引膀胱经气血上行,腰部气血通畅得以滋养,疼痛自然就缓解了。肾和膀胱相表里,腰部也同为肾之府,膀胱经气血通畅了,对肾脏也是最好的保健。按摩飞扬穴(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斜下方1寸的位置),用手指腹使劲儿往下按压,疼就忍受一会儿,5分钟以后定会好得多。

经穴歌里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如果说飞扬穴是治疗腰肌劳损最快、最立竿见影的穴位,那么飞扬穴和委中穴结合按摩的方法效果更好。委中穴的位置:膝盖骨后面正中间的位置、膝盖背面最软处。

消除腰肌劳损的运动方法是:倒走。对于腰肌劳损的恢复和治愈,“倒走”是最有效的。

6)腰痛环腰一周,带脉痛,直取胆经足临泣穴,外关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7)腰胀,眼胀,口苦,不想饮食,睡眠不好,病为带脉病,合并肝胆症状,直取足临泣穴强刺激。

8)肾虚性腰痛,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点揉。

81、臀部疼痛,直取脾经的五俞穴,病因为脾经所主之症。

82、坐骨神经痛——揉按秩边穴、坐骨穴、“卧、坐、站”法

症状:腰痛并窜到了脚跟,疼的时候一阵一阵的,有时火辣辣地疼,有时候抽动着痛。干活的时候还不觉得,闲下来的时候最疼。”

坐骨神经痛的主因就是“寒气入骨内伏”。坐骨神经痛找膀胱经上的秩边穴最合适了,揉按秩边穴,可以更好梳理气血瘀滞,从而消除疼痛。另外,前面说过肾和膀胱相互表里,其实就如同亲兄弟,膀胱气血通畅,自然肾的气血供应也上来了,肾脏不虚则肾府——腰同样也安定了。该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我让患者在床上侧卧,下边的腿伸直,上边的腿半屈着,对着秩边穴揉按,揉按的时候用力要深沉,最好达到肌肤深层,接着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直到皮肤发热以后,再用手掌拍打穴位的周围,使周围的肌肉也放松。5分钟就会轻松得多。

按摩坐骨穴(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坐骨神经痛是一个慢性病,这里推荐一个通过运动巩固疗效的“卧、坐、站”坐骨神经痛锻炼法:

①卧位:先仰面躺下,交替屈伸双腿,再交替抬腿。

②坐位:患者端坐在床沿或椅边,伸直双腿,足跟着地,足尖跷起,双手平放在大腿上,在逐步向前弯腰的同时,两手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或许仅能推到小腿,练习一段时间后,能抵达足背和足尖。

③站位:患者两手叉腰直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立,轮流弯曲左右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这套动作中站立的动作可以在外面进行,躺下和坐下的动作可以在患者工作之余进行。

83、妇科病

1)妇科病首选——三阴交

2)按摩阴陵泉(阴陵泉穴位于脾经上,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主治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遗精、阳痿。阴陵泉是一个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能调节体内湿气。您要是有水液代谢方面的问题,平时就多多掐按阴陵泉穴。如果您手头有人参片,也可以直接贴在这个穴位上,因为人参能够增进脾经的功能,排除身上的水湿。

3)阴道瘙痒、白带:

肝经的蠡沟穴,治疗阴道瘙痒的要穴。此穴在内踝尖上5寸。‘蠡’的本意是指小瓢虫在咬木头,蠡底下有两只小虫在往上爬。‘沟’,指细长的水道,在这里暗指妇女的阴道。古人对于‘私处’常用这种暗语来表达。所以“蠡沟”医院的针灸科一贯是用于治疗阴道瘙痒的。妇科的月经不正常,还有白带不正常,还有月经湿疹,揉蠡沟穴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当然,阴道瘙痒的内因是源于肝胆湿热,最好再加上去湿要穴“曲泉”与“阴陵泉”,平日再喝些绿豆薏米粥,以解肝毒,除湿热,才是治本之道。

84、痛经

1)按揉水泉穴:水泉穴有活血通经之功效,止痛效果非常神奇。每次痛经时,按揉水泉穴(内踝后下方,跟骨结节的内侧有一个坑,即太溪穴直下1寸处即是此穴)。按摩时以出现酸胀、麻痛的感觉为好。每次痛经时按上大约5~10分钟,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2)痛经揉太溪穴很管用。

3)按摩中极穴可调理月经不畅,痛经。按摩时,用拇指顶在中极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50次。

4)痛经腰痛按八髎(腰背部);

5)痛经时,点揉昆仑穴,太溪穴,拨揉踝后大筋,病因寒瘀肝脾、任冲脉。

6)乌鸡白凤丸只适合气血虚弱型和肝肾不足型患者,不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症状痛经:来月经时肚子痛得厉害,月经量也特别少,这还时总爱发脾气,而且肚子特别胀)就无效了。导致痛经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气血问题。按摩水泉,使瘀滞的气血得到疏散,气血通畅了,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可见,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痛经,按摩此穴都可取得效果。

7)为了巩固治疗痛经的效果,可用药膳——玄胡益母草煮鸡蛋。取鸡蛋2个,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将三味中药洗净,加水煮。待鸡蛋熟后,剥去外壳,再在锅中煮20分钟,以使药汁充分浸入。然后吃蛋喝汤。每次经前1~2天开始服用,每天1剂,连续服5~7天。益母草是历代医家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玄胡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临床上也多用来治疗痛经。鸡蛋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滋阴养血之功效。三者合用,有养血、活血、去瘀、止痛的效果,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85、更年期综合征——按摩艾灸三阴交穴

女人过了七七49岁,肾功能就会逐渐衰竭,从而出现更年期的各种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喜怒无常、食欲欠佳,会出现发脾气、失眠、头晕目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使家庭关系出现紧张。对于这种病症,中医认为治疗时应以补肾为主,同时调节心、肝、脾的功能。三阴交穴又被称为妇科病的通治要穴,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妇科疾病,它都管。比如说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你按摩一下此穴,多半就可以解决了。因为在经络中,跟女人关系最近的两条经络就是肝经和脾经。女性的很多疾病就是因为这两条经络出了问题。而刺激三阴交穴,可以同时调理肝、脾、肾三条经络,所以,女性疾病按摩此穴大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处于更年期的男性朋友按摩三阴交穴时也是可以起到调理效果的。

按摩(从脚部内侧的脚踝,沿着骨往上4指宽处,在胫骨内后缘有一处穴位)可以调理更年期症状。从名字上来看,“三阴”即肝、脾、肾三条阴经,三阴穴即为这三条阴经的交汇穴。也就说是,按摩此穴可同时调节这三条经络的气血。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是后天之本;肝主藏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我们刺激此穴,就可以通过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调理气血,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减轻更年期的各种症状。

操作方法:用力按压三阴交穴穴,以稍有酸胀感为佳,每次按摩3~5分钟,开始时可能很痛,可按摩了大概有1周的时间,痛感就会减少,脾气会逐渐变好。

或用艾条灸,每次灸的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至皮肤微红发烫为止,每天坚持。

更年期的女性还可用药膳枣仁粥调理:取酸枣仁30克,粳米60克。将酸枣仁洗净后加水煎,然后取汁。再将粳米与酸枣仁汁一起煮粥,熟后温热服食。

 86、不孕症:躯干前部皮肤有紧张性增强的部位(多以募穴为主)。在起效的同时患者躯干前部紧张性增强的部位亦会恢复正常。

87、防治乳腺增生、减肥——按摩脾经上的期门穴,它是妇科要穴期门穴,人身体八大要穴之一(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按摩章门穴,可以调节五脏的功能,舒肝健脾,把肝气郁结疏散掉,然后可以把脾的功能增强了,对于妇女来讲可以防治乳腺增生,可以防治妇科的任何问题,还有减肥的功效。敲打章门穴它可以增加胆汁分泌,胆汁分泌多了,人体消化能力就强了,它可以把人体多余的脂肪消化掉。

88、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为“消渴”。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时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内心烦乱,许多人在夜间不得不备上一杯白水用来解渴。现在,你只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然谷穴有个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后,会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还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感到内心烦乱,是因为心火太大。刺激肾经上的然谷穴就可以将肾水引下来,晚上睡觉也就会踏实许多。糖尿病人为了控制病情,大把大把地吃药,为了药效,也是不吃这个少吃那个。年轻的时候,想吃没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却又不能吃。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软烂的东西都要忌口,就怕一个不对头了,会影响疗效。推荐一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操作方法:然谷穴时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高骨的下缘。但是这个位置的精气埋藏得较深,所以在刺激时一定要用力。用力按双侧然谷穴,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如此反复10~20次。当酸胀感再也不退去的时候,火候就算到了。记得,双脚上的然谷都要进行按摩。可起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89、小儿遗尿:按摩遗尿点(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轻按揉1-3分钟。

90、小便不畅

1)通利小便:

有的人晚上经常要起夜好几趟,被尿频尿急等问题折磨地有口难言。按摩曲骨穴(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触摸到拱形耻骨上缘的中点处)。每天按摩曲骨穴5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刺激到位。

2)点滴不畅或不通,取足反射区下腹部,腹腔神经丛,肾及肾上腺,加强前列腺,生殖腺反射区。

3)搓腰眼疗尿频

方法:晚上临睡前,坐在床上,双脚下垂,宽衣解带,舌抵上腭,调匀呼吸,收腹提肛,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用力上下搓次,次数越多越好。一老者夜间小便达四五次,影响睡眠。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发现摩擦肾俞穴(即腰眼)可治尿频,且疗效甚佳。于是,他开始照做。半年后,效果显著,白天小便次数减少了,夜间只小便一次,有时可整夜不解小便。

4)韭菜粥治尿频

将淘洗干净的大米克煮成粥,然后加入切段韭菜60克,熟油、精盐同煮,熟后温热服用,每日2~3次,有温补肾阳、固精之功效,可治疗肾阳虚、遗尿和尿频。

91、老年前列腺病,脐下中极穴,会阴穴,常按摩有特效。

92、大便困难,病因为长期用泻药,致使直肠神经丛麻痹,啄法使腰骶部发热,点揉承山穴,支沟穴,足部直肠,结肠反射区及腹腔神经丛脑垂体反射区。

 93、便秘:大便干燥,排便不畅,会造成小腹赘肉、肤色不均。

1)用“推腹法”可治。临睡前用两手指肚从心窝推到肚脐,再从两侧从上往下推。,每晚五分钟。严重者可于起床前再推一次。

2)点揉腕后心经神门穴至有便意,然后再排便,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病因为心肾不交,致使肾的司主二阴功能减弱。

3)便秘病因为老年阴液亏损,体液从表皮肤散失过多,肺所主功能失调,大肠与肺表里不合,刮痧疗法,重点刮手食指双侧,配肺经大肠经五输穴。

4)按摩胃经上的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按摩胃经上的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5)红薯粥可治老年便秘

用大米、小米各2~3两,加红薯4~7两,熬成红薯稀饭,晚饭前后食用,翌日早上,大便即可缓解,收效之速,胜过医药,且可常食,无副作用。

吃一段时间的红薯,便秘可以消失。

6)核桃仁能治疗便秘

每天早饭前服用几颗(块)洗净的核桃仁,或闲时随嚼,也可用豆浆一类滋补饮料冲服,能治久治不愈的便秘顽疾。

94、痔疮

1)按压孔最穴(治痔疮的大药)

痔疮的成因: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或燥热内生而下迫大肠,加上久坐不运动,负重远行,以致血行不畅而直肠末端经脉结滞不散而成。孔最穴为肺经的郄穴,有宣肺解表、肃降肺气、凉血止血等功效。“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就是说它们的经络是互通的,肺气可以推动大肠的气。我们刺激孔最穴,就可以促进大肠气血的运行,直肠末端经脉结滞得到疏散,痔疮自然也就好了。有痔疮的人此处会明显感到疼痛,最好经常按压。

孔最穴为郄穴,郄穴主治急证,所以此穴缓解痔疮所带来的疼痛时,见效甚至比药物还要快得多,一般刺激10分钟左右就可见效。当然,为了巩固疗效,祛除病根,对此穴最好长期进行刺激。

可先将掌心向上握拳,孔最穴在腕横纹7寸上(四个手指3寸,再加四个手指的宽度为6寸,再加一个大拇指的宽度即为7寸),处于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也可以将太渊穴(手腕内侧横纹处,桡动脉搏动处即为此穴)与尺泽穴之间连一条直线,然后将其分成12等份,在距太渊7份、距尺泽穴5份处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压孔最穴,或钝头笔、按摩棒在穴位上搓揉,稍用力至略酸痛为宜,按摩时间2~3分钟。长期坚持。

2)按摩长强穴(位于后背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A、治疗小儿疾病:采用捏脊的方法,从长强穴开始,沿着后背向上一直捏到后颈的大椎穴,对于小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就是它振奋了人体的阳气.另外,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等,都可以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

B、对于中气下陷证,如脱肛,痔疮,便秘等,可通过按摩长强穴来防治:趴在床上,让家人帮忙艾灸长强穴,每次穴灸20分钟左右,长强处感到发热就可以了。也可晚上睡觉前,趴在床上,将双手搓热,然后趁热顺着腰椎尾骨往下搓,搓下,就是让长强穴处感到发热就可以。

95、痢疾、腹泻

1)病因为受寒引起腹泻,大便如水,一天几次,体温正常,隔盐炙,神阙穴,神效。

 2)按摩止泻穴(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脐下二寸半取之),直按稍斜上顶。

3)吃熟苹果治肠紊乱腹泻

把一个苹果(带皮)洗净后,切成八、九块,放一大碗水,用小火煮,等苹果煮烂,连果带汤吃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十来天后大便成形,一个月后恢复如初。

4)蜂蜜治痢疾:每日每次用冷开水冲服40毫升蜂蜜,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3小时服用,成人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婴儿用量控制在30克,混合在稀粥、牛奶或豆浆中喂服。

5)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96.足跟痛:

1)按摩足跟点(此位置正好与足跟痛点相对应),按揉1-2分钟。

2)足跟痛是肾虚。要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可以帮助冲散淤血。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您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

97、大腿股四头肌麻木,炙太渊穴,病因为肺所主之症。配放血法。

98、双腿无力,腿足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阴交穴后1寸(奇穴);

99、小腿胀痛,直取合谷穴,病因为六腑之症,寒瘀大肠。

、骨质增生:

1)红花治骨刺:中药店买50克红花浸泡在克米醋中,一周后便可用来涂擦患部,使其软化、消除。如果严重者,多制作几次使用,效果更佳。

2)老陈醋可治骨质增生

用老陈醋搽揉患处,不仅有消炎止痛的效果,还能起到软化骨刺的作用。对人体新生的骨刺同样有软化的作用,且不会使老骨头受到影响。如果将一块干净的纱布用陈醋浸湿敷于患处,再用热水袋给局部加温20~30分钟,效果更好。在用老陈醋治疗的同时,不宜与其它中药混合使用,因大多数中药都含有生物碱。

、膝关节炎:

1)曲泉穴是护膝要穴:膝关节痛,曲泉穴必痛。肝经上的曲泉穴(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膝关穴上一寸),最善治膝关节疼痛。

2)按摩胆经上的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是缓解疼痛、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穴位,对关节炎、腰椎病等一些和骨头相关的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3)再配合按摩阳陵泉(大小腿成直角,在腿弯处小腿外侧上方有一突出的骨尖,骨尖的前下方凹陷处)治疗腰膝痛(抽筋)、坐骨神经痛效果突出。

4)按摩尺泽穴和曲池穴:按照人体上下对应穴,委中穴与肺经上的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侧凹陷处)对应;胆经上的(可治膝盖、疼腰痛)与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横纹尽处)上下对应,站立或看电视时,按摩尺泽穴和曲池穴,相当于对委中穴和阳陵泉进行推拿;

5)小腿转筋(病因是寒瘀腓肠肌),用刮痧法,从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刮到承山穴,直到出痧。

、手腿抽筋:

1)巧治手脚抽筋:手或者脚抽筋了,只要你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掐住嘴唇的人中穴,持续用力掐20-30秒钟后,抽筋的肌肉即可松弛,痛疼也随之消除,用此法对付手指或脚抽筋,有效率可达95%以上。

2)小腿抽筋叩承山穴(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按摩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可排除体内湿邪,治疗腰背痛、痔疮、脱肛等症。有三种按摩方法:每日用食指掌骨端叩击50下,使出现酸胀感。用踮脚的方法:踮脚时小腿肌肉受到挤压的自然按摩。还可在睡觉时将承山穴位在床沿上滚动。

3)医院一般确诊为缺钙,但有人吃了大量补钙的药品和食品,都毫无效果。实际上是脾经堵塞,钙无法吸收。每天按摩脾经大都、商丘两穴各三分钟。三天后腿抽筋就会消失,平时每天坚持按摩可逐步解除腿抽筋。

、踝关节扭伤:

1)崴脚的原因是胆经阻塞。外脚踝有问题找胆经上的穴位,点胆经上的丘墟穴(位于外踝前下缘凹陷中),可将隐痛的脚外踝治好。注:有该病疼的人,平时要多揉胆经。

2)在另一脚上(对应扭伤的疼痛点)进行按摩,即左病右治法;

3)下病上治:在患踝同侧腕部可以找到1一2个压痛点(患者伤后腕部并不感到有痛点,外踝扭伤一般在同侧腕部的尺骨茎突有压痛点,内踝扭伤可在同侧腕部的挠骨茎突处可发现压痛点。

、痛风:尿酸过高,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

、丹毒、湿病——点脾经上的血海穴;

(本文资料来自网络)

附:奇经八脉也是药(其代表穴位:内关、外关、列缺、后溪、公孙、临泣、申脉、照海)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每个穴位的功效,打个比方来说,相当于“核反应堆”,一治就治一大片。

1、内关穴:养颜养心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或者亚健康。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内关穴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痛为宜。

2、外关穴:“聪耳神穴”

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这个穴位淤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外关穴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位40岁左右的病人,他一次弯腰捡东西,起得比较急,一下子腰就不能动了,稍微一动就疼痛难忍。采用针刺和推拿来治疗,在双外关穴针刺,同时让他做腰部前后左右扭转活动,十几分钟后腰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它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外关通于阳维穴,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3、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落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列缺穴很好找,在桡骨芭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

4、后溪穴:治疗颈椎腰椎病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5、照海穴:治疗咽痛

嗓子痛点揉照海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取穴时把两只脚心对齐,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就是穴位所在(见下图)。在按摩这个穴位的时候,要闭口不能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一般来说,点揉3到5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也会马上随之缓解。闭口不说话,是为了使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吞津法。揉按照海穴会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6、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

“腰背屈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配上小青龙汤服用,表里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又能恢复自身的阳气,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申脉穴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骨正下的凹陷处。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7、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我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8、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

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在使用这个穴时,可采用蜷腿坐的姿势,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

猜你还喜欢以下内容:

从《打手歌》看你太极拳功夫的高低

问答

太极实战中为什么做不好引进落空?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太极大师郝少如

干货

名师对话太极系列之三“虚是松到一定程度时的结果”

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人

视频教程

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大师讲站桩(下)

太极拳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

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站桩很重要的筋骨之功

千金难买真太极(收藏版)

内家功夫站桩解秘(下篇)

关于气沉丹田的心法口诀

持续站一个小时以上,来看看太极拳桩功如何进阶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内家功夫站桩解秘(上篇)

站桩松腰系列:命意源头在腰隙

修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太极拳之云手的奥秘

太极拳横跨步,只有“云手”一式

太极高手苏学文太极功夫的五大特点

太极拳实战核心练习:推手八法向恺然:我研究太极推手的经过

浅谈作为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

杨健候太极推手精论两篇

太极名家

李雅轩论太极推手

太极拳揉手秘验句(实用)

专题

太极推手二十五问,不会推来也会化!!!

推手是修炼太极拳大道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实战

太极拳推手精义十九劲及古钟五个点的发法

杨氏太极拳真传断手

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检验和提高掌握正确训练法出真功夫

实战

太极推手中败中求胜秘诀——横轴

技法

太极拳推手秘技“接定彼劲,彼自跌出”

我说太极拳

何谓空?

杨式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功效(下)

视频讲解

洪传陈式太极拳中“云手"实战用法精彩!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之太极拳的横跨步法(共十八篇)完结篇

太极功夫手上始

观点

太极拳错误的云手练法

武派太极拳“敷盖对吞”四点认识解析技击之理

太极拳的最难学是什么?

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解密

太极拳解密之十一:中正安舒

太极拳解密之二:松肩坠肘及其练法

解密太极拳十大系列核心内容,可以好好练拳了!

破解太极密码——得此文尽解太极精髓

太极拳解密之十五:力发于脊

太极拳解密之八:太极气功

太极拳解密之十八:力发于跟

杨露蝉『圈內打人,圈外推人』解密

太极拳解密:教你精髓练习方法

太极拳解密之松腰松胯

解密“练太极拳者不动手”

太极拳解密之一:太极拳的本质

太极拳解密之六:劲道

极拳解密之十二:动作到位

太极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下)

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探密解析

太极拳解密之三:虚领顶劲

太极拳解密之四:意念

太极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上)

太极养生堂为了更好的传播太极文化,年全力打造,精致推出视频太极教学、实战,揭密系列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hvqk.com/rq/102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